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昨日在京發布 《中國經濟前景分析——2010年春季報告》,報告預計,2010年我國GDP增長速度將達9.9%,要高于 《政府工作報告》中8%的預期增速,并建言決策層在今后兩年逐步做出刺激政策退出的預案。
社科院原副院長陳佳貴認為,中國不會再出臺新的刺激政策,現有的政策將逐步退出,但退出的力度是“溫和可控”的。
今年CPI或上漲3.5%
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來看,社科院預計,今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占GDP的比例進一步增加,達到74.1%的新高;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148810億元,實際增長15.6%,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進口和出口分別達到18.7%和15.5%,全年外貿順差達1940億美元,與上年持平。
對于外貿順差和官方預測數據的巨大懸殊 (商務部預計今年順差將減至1000億美元),社科院數經所副所長李雪松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全年外需走勢還不好判斷,因此對進出口的預測都相對保守。
社科院預計,2010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漲3.5%,全年CPI上漲率可能呈現兩端略低于中間的倒“U”型走勢,這一判斷要略高于今年宏觀調控CPI增幅3%左右的目標。報告提醒,2010年中國的通脹預期會有所上升,要管理好通脹預期,高度警惕房地產價格的過快上漲。
會上,財政部綜合司副司長汪義達指出,除了受政府政策帶動的投資增速比較明顯外,其他宏觀經濟指標還不算高,目前經濟更多是恢復性的增長。今年,國內還是應該立足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這是真正激化經濟內生動力的核心手段。
退出時機先看發達國家
報告建言,應提高經濟政策的靈活性,做好今后兩年刺激性政策逐步淡出的預案。
社科院認為,既要對經濟的后續過熱保持警惕,又要避免經濟出現反復,但重點在前者。
對于刺激政策退出的時機選擇,社科院認為是在“世界經濟復蘇快于預期,或迫于通脹和資產泡沫壓力,主要發達國家陸續退出部分刺激性政策”的時候。
具體的做法有,當經濟根本好轉后,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逐步調整為“穩健”的貨幣政策,將“積極”的財政政策逐步調整為“穩健”的財政政策。
同時,可以考慮把有利于調結構和惠民生的部分刺激性政策轉為今后長期實施的常規性政策。
出口退稅調整的問題昨日再次被提出,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主任張培森認為,出口退稅率既要考慮出口企業,也要考慮調結構的問題,建議建立靈活的出口退稅機制,將人民幣匯率與出口退稅率協調考慮,如:出口退稅每上調1%,相應的就要研究人民幣幣值的合理幅度。 (www.gp121.cn編輯整理)